双黄连无助业绩,中信系要靠保健品业务和大投广告重振哈药股份?
2020-02-20 09:25:49 来源:
最近全国范围内的抢购双黄连现象对哈药股份的利好只是昙花一现,基本上无助其业绩。中信系控股后,靠收购国外传统保健品企业,以及重走大投广告的旧路,能重振哈药股份吗?
双黄连无助业绩,只是让哈药股份股价坐了过山车
1月31日,上海药物所宣布“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全国上演哄抢双黄连闹剧。哈药股份股价也因此大涨,到2月6日,哈药股份录得多个涨停,市盈率高达138.55倍,是行业平均市盈率的近3.6倍。
2月6日,哈药股份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暨风险提示公告,指出2019年双黄连系列产品的销售收入约占公司整体收入的2%,该系列产品对公司整体业绩影响不大。2月6日前后,“双黄连抗疫”的说法受到诸多权威专家质疑。
2月7日,哈药股份股价结束疯涨,此后不断下跌。截止2月17日上午11点30分,哈药股份股价跌至4.61元,已经接近“双黄连”事件前股价。
但是,哈药股份的市盈率仍高达107.53倍。
利润连降、竞争力不足,哈药股份几乎踩过医药行业所有的“雷”
现有业绩和企业前景并不足以支撑哈药股份的百倍市盈率。
哈药股份此前发布的2019年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2019年业绩预计减少2.7亿元到3.1亿元,同比减少78%到90%。而哈药股份2019年半年报显示,当期实现营收55.16亿元,净利润亏损0.42亿元。更早的2018年,哈药股份营收、净利润已陷入双下滑困境,当期营收108.14亿元,同比减少10.02%;净利润3.46亿元,同比减少14.95%。
作为老牌的药企,哈药股份曾一度创造了11亿元广告费砸出80亿元销售业绩的“哈药神话”。但在新时期,哈药股份的老一套早就不灵了。
2018年,哈药股份营收108亿,研发费用仅1.37亿,研发费用率1.27%,在A股201家药企里排在倒数第23名!研发过低直接导致产品竞争力不足,利润连降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外,哈药股份还非常准得踩中了新医改的各种“雷”:
1、抗生素限用政策给抗生素生产企业带来挑战,而哈药股份60亿的医药工业收入中,29亿来自于抗感染。
2、医保控费和中药注射剂的负面新闻,使得中药注射剂口碑与日俱下,而注射用丹参(冻干)等中药注射剂,是哈药中药细分中的重要构成。
3、带量采购中,成本竞争愈发剧烈,哈药股份生物制剂类等产品却未中标。
4、 “两票制”、药品零加成、医药电商等,药品流通行业也变得困难,哈药股份在零售和商业调拨两大业务均出现发展瓶颈。
豪气分红后留给中信系的烂摊子:账上仅剩6亿现金
虽然业绩不好,哈药股份却豪气分红三年。
2015年、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三年分掉44.6亿元,分红现金占年均可分配利润的753%。三年豪掷之后,到了2018年,哈药股份可分配利润已经为-1.99亿元。
2017年,哈药股份分红高达12.72亿元,占到当年净利润的312.67%。在2017年A股药企分红中,哈药股份的分红比例是第二名的4.65倍。
事出反常必有妖。
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专家、审计专家丁会仁博士曾分析指出哈药股份原大股东哈药集团这样分红,可能是“怕新进股东分享以前的利润”。
数据显示,哈药股份三年44.60亿的分红,原来占股46.49%的大股东哈药集团大概分走了近一半的20.73亿元的现金。
只是这种及其罕见的豪气分红给“接盘者”中信系留下了一个“烂摊子”:账上现金只剩6亿,短期借款3亿,同时应付款比应收款还多3亿!这样的资金状况,却要周转一个100亿营收的盘子!
中信系操盘自救:收购保健品公司、重走大投广告旧路
面对业绩的下降,接手哈药股份控股权的中信系也试图自救,只不过哈药股份没有加强研发,也在原有产品线上做大幅扩张,而选择了收购美国保健品公司,以及重走大投广告的旧路。
2019年哈药股份以约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GNC 40.1%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创立于1935年,经营历史超过80年的世界保健品巨头的GNC,知名度高,并且可以生产超过1500种健康产品。
但是,业界对此褒贬不一。
业界最大的担忧来自GNC的高负债率和近年来受到线上电商冲击而下降的营收业绩。GNC自2015年以来遭遇股价、营业利润的双重下滑。2016年和2017年净利润分别亏损2.86亿美元、1.49亿美元。近两年该企业持续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截至2019年三季度其负债总额16.48亿美元,负债率高达98%。
同时,GNC的营业结构非常依赖自营店零售终端,2018年,GNC来自于零售终端的营收占整体营收的70%左右。同期,GNC来自于电子商务的营收比例仅有7.6%,近年来北美电商的发展,对GNC的线下运营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同时,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广告宣传费同比增长了265.71%。哈药股份又走上了大投股份砸营销的老路。
目前看来,哈药股份押宝保健品的转型,见效还不明显。而当年的“哈药模式”很显然现在已经不灵验了,中信系操盘的自救之路能否重振哈药股份,还面临很大不确定性。
出品 | 新财報
研究员 | 财報君